节目单《丝路大讲堂》喻忠杰:敦煌写本中的人与事

甘肃卫视《丝路大讲堂》

7月6日21:25

与您相约不见不散

敦煌写本

是被黄沙掩埋数千年的旷世经典,

是印证人类文明发展的无价之宝。

它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密码,

令无数学者心向往之?

首播:周六21:25

重播:周日23:11

讲者介绍

喻忠杰,兰州大学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。历史学博士,古典文献学博士后。现为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员。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、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献和中国古代戏剧文献。主持完成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、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以及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各一项。出版专著《敦煌写本戏剧发生研究》一部,发表专业论文二十余篇。

敦煌莫高窟道士塔

1900年,时任莫高窟主持的道士王圆箓,在新编第17号洞窟内无意之中发现了藏经洞。至此,被掩藏九百多年的古书和艺术珍品再次重见天日。莫高窟藏发现传世珍宝的消息不胫而走,引来了一大批外国探险者的窥觊,他们不远万里、几度重洋,从英国、法国、俄国、日本等世界不同的方向向着敦煌前进,盗宝者们利用王道士的无知,骗取了大量珍贵文献,致使瑰宝至今流失海外。

被描画的

敦煌藏经洞照片

斯坦因拍摄敦煌藏经洞

“斯坦因,为什么不惜去篡改历史,他一定要把这些经卷画上去呢?敦煌学界,我们一般情况下把经卷画称为写本,节目单《丝路大讲堂》喻忠杰:敦煌写本中的人与事它的大概的时限是从公元4世纪到11世纪,大概有800年的时间,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写本、是卷子,它还有一些刻本、拓本和印本,其中汉文写本有百分之七八十,写在唐五代、宋初这个时段里面,对于研究中国中古史、中亚、东亚、南亚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,其中涉及的学科非常多,比方说历史、考古、艺术、人类学、文学、科技史、地理,但凡是我们现在可以想到的学科,在敦煌文献里面都可以看到它的踪迹。”

最早的词集—敦煌《花间集》

我们大家看到的这一部敦煌的《云谣集》,它把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文人词集,又向前推了将近30多年,这个词集就保存在我们的敦煌经卷里。

英藏S.1441卷

敦煌变文

在敦煌学学界,最早的敦煌材料发现以后,前辈先贤研究的最多的是变文,伯希和带到法国去的P.2614大目犍连冥间救母变文,上面的是它的正面,下面是它的背面,它的正面的前面,虽然残了,但是残的很漂亮,前面的这些不重要的位置没有了,但重要的位置,题头留下了,并图给涂掉了,这个不是抄手马虎,他应该是写的过程当中,发现这个卷子不需要加入这个图,所以他就把这个图给涂掉了。

从我们的主观角度来看,这个卷子应该有图,但是我们现在看到这个卷子通篇没有图,但是恰恰是因为这个并图,给我们留下了蛛丝马迹,所幸我们看到的敦煌的目连变文总共有14个写本,这14个写本它有互文性,互相之间是可以比看的,可以对照来看的。

P.2614大目犍连冥间救母变文正面

P.2614大目犍连冥间救母变文卷背

“我们看到的敦煌文献,它属于未经文人修改过的原生态的文献,在研究敦煌学的这个过程当中,我们把它看作一个整体,既谈写本的文本内容,同时也讨论物质形态,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,研究更加立体化,通过写本学建立起与刻本文献研究方法完全不同的体系,实际为古代文学、古代文献或者其它研究领域的相关研究,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研究。”

(甘肃卫视《丝路大讲堂》栏目编导梁琰)

更多精彩

关注甘肃卫视

《丝路大讲堂》

编辑:赵梓亦樊英超

责编:武子涵

监制:杨德灵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
最近发表